2015年5月25日—28日,由贵安新区管委会参与主办的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隆重举行,为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搭建高端、前沿、全面的交流合作平台,业界精英云集盛会,共谋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和国家工信部批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安新区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导,以信息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彻底打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加速提质转型,探索出一条弯道取直的新路。
抢抓机遇做好顶层设计
站在新的起点,大数据给予贵安新区后发赶超的历史新机遇。大数据的应用是信息技术行业又一场新的革命,其高科技、低成本、绿色节能等特点,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也符合贵安新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大数据让贵安新区与全世界站在了同一起点。贵安新区不仅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能源和区位优势,还有国家级新区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等方面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贵安新区将充分利用政策的洼地效应和资本的迅速聚集催生创新,全面激发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动力。
在大数据发展元年的2014年,贵安新区迅速制定了《大数据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基地为重要载体,重点打造新区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云应用平台、增值服务、配套端产品五个产业链层级,迅速集聚了一批大数据企业落户并逐步建成投产。获得工信部批复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后,立即组织编制《创建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实施方案》,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大数据基础设施、产品制造、分析运用、配套支持和云计算运用服务“5大板块”,搭建数据资源、公共服务、科技支撑、创新智力“4大平台”,抓好基础设施、汇集数据资源、推动深度应用、强化技术创新“4项任务”,实施数据配套、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7+N”云、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北斗卫星应用示范、智能芯片、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版权云、星空云工程“10大工程”。规划建设了11.47平方公里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和12.7万方(一期)的孵化园,同步规划“贵安云谷”产业体系,一批重大引领性示范性项目陆续落地、建设、投产。在产业规划、项目引领、顶层设计方面,贵安新区抓住了机遇,站在了历史潮头。
夯实基础推动产业集聚
一是夯实发展基础。投资4.5亿元建设了6516.91孔公里综合通讯管道、铺设了144887.6芯对公里光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将建成10万个机架,具备200万台服务器以上的海量存储能力,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存储、带宽和计算资源。宽带通信网络、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公共免费WIFI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初步具备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是重大引领性示范性项目纷纷落地。富士康、三大通信运营商等一批引领性示范性项目顺利推进,招商成效明显,与腾讯、浪潮、东软、赛飞科技、中安汇金、亿象网络等150余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三是产业集聚框架初步形成。在“云”平台建设方面,“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亿象汽配电子商务平台、大架构机电产品O2O商贸平台、黔程智力物联网、航天艾柯思车联网等落户贵安。在“管”网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一期5000个机架、10万台服务器已投入使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数据中心工程将于9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在“端”产品建设方面,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建成投运;2015年,代工生产的天宇朗通、青橙手机、兴飞手机预计产量达2500万部,产值150亿元。泰豪国际数字文化产业园一期5万平方米已完成约3万平方米,2015年拟开工20万平方米。大数据孵化园入驻企业188家,总投资120亿元,2015年预计产值约50亿元。与赛伯乐投资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贵安综保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与IBM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正积极推进。
科学谋划精心谋篇布局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目标。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吸引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100家、200家、300家,培育骨干企业300家、400家、500家,引进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800名、1200名、1500名,建设行业大数据资源平台2个、3个、5个以上,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450亿元、800亿元。到2017年,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完备、行业支撑全面、大数据应用和产业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二是加快推进集聚发展。2015年,重点加快“1区1谷2云4园5中心5工程”建设。1区:贵阳·贵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1谷:“贵安云谷”综合体;2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贵安云;4园: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二期)、中大国际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园、西部国际智能产业园、泰豪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5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大数据中心(信息园)、中国移动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大数据中心、浪潮大数据创新中心、区域互联网交换中心;5工程:“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大健康、文化旅游、高端服务业、城市建设。积极争取5中心落地: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2个中心和国家北斗导航数据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库、国家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中心3个西南分中心。打造“3中心1枢纽”:国家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加工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和数据交换枢纽。形成4大高地:智能端产品制造、数据中心集聚、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积极培育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板块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重要“信息港”。
三是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中心区数字化综合管廊建设,建设全覆盖、全免费的WIFI无线网络和区域共享光纤网络,开展与重庆、成都骨干直联点互联专线通道建设。产业要素聚集工程。推动“硬件制造+解决方案+应用服务”的融合发展,建设6个以上行业资源云平台,支持6类以上大数据商业应用系统的研制。加快中国电信集团大数据分公司、腾讯公司等优势企业优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东软健康管理中心、同济云医院、大学城云教育、亿象网络云电商项目,抓好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编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启动花溪大学城“智慧大学”、产业园“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公安”等关联项目,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城市信息化健康发展。
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随着“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落户,贵安新区将在行政审批事项从700多项精简到149项、实施“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围绕“放”、“管”、“服”,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环节、推行“一站式”服务,尽快成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和综合执法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环境。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引进拥有实践经验的大数据管理者、分析员等高端人才,鼓励企业开展大数据产业化应用培训。在与贵阳市、贵州大学合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东软、中软、浪潮、微软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定向培养跨学科的大数据工程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聚集优秀人才,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三是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目前,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分别有学生7.3万人和5.5万人,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和主力作用,贵安新区以大学生创业和全民创业为重点,围绕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制定“众创大空间”战略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创客投资基金,拟于6月举办中国(贵安)创客大会暨贵安创客文化周主体活动,推动新区成为创业基地、创新高地。
大风起兮,“云”动四方,美丽贵安顺势而为,聚“数”腾“云”,一定能扬帆领航,书写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绚烂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