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个人中心
当前页面:首页 » 动态资讯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活力大龙彰显自信——铜仁大龙群策群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发布日期:2015-08-19 10:32 文章字号:

旭日破晓,惠风和畅。

这方承载着历史发展使命的热土,正在演绎着一个个财富传奇;这块充满[被屏蔽]的沃土,正在深情吟唱一首首奋进之歌。

这里是梦想者谋求发展的天地,它抢抓机遇,破茧成蝶,有席卷黔东大地之气势!

这里是发展者奋勇争先的天地,它争抢拼快,勇攀高峰,正在以一股强劲的爆发力和充足的后劲,加速崛起。

这里是贵州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龙。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在这里纵横交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资本潮水如约而至。大龙,伴随着引领黔东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大交通 构建区域发展新优势

8月1日,和贵州“东大门”大龙相邻的湖南怀化,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座谈会。贵州省和湖南省签订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产业、旅游、交通、生态等方面合作,把沪昆高铁长沙至贵阳段,建设成相互联结的黄金经济带,打造两省交流合作升级版。

大龙开发区,扼守湘黔交通要道,是贵州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湘黔两省联手打造沪昆高铁黄金经济带,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大龙开发区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春天。

大龙开发区紧扣铜仁市委书记、市长夏庆丰提出的“四资四业”理念,数月以来,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换来的惊喜和[被屏蔽]仍历历在目:

6月18日,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大龙)正式开通营运。八方宾客如潮水般涌进大龙,有慕名前来旅游观光的,更多的是全国各地前来洽谈投资的企业家……

资料表明,开通一个多月来,铜仁南站日均客流量近6000人,大龙开发区空前热闹起来。

交通是地方名片,交通是投资环境,交通是经济的晴雨表。铜仁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大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说,“沪昆高铁是贵州经济发展大通道,也是铜仁大龙走向世界的快车道。”

的确,320国道把玉屏、大龙与湖南新晃连接,湘黔铁路把长株潭城市群、大龙与黔中经济区接通。刚开通的沪昆高铁,把上海、长沙、昆明变成了大龙的“邻居”,铜玉城际铁路,把铜仁、大龙与玉屏连在一条线上。大龙,敞开门户,向东融合,与世界接轨。

正是看准大龙的交通区位优势,在“雁归工程”的引导下,外出闯荡23年的江口籍青年阙崇双投身大龙开发区,“砸下”5000万元创办企业,生产PE、PPR、PVC系列管材,填补了黔东地区塑制品生产空白。阙崇双表示,目前正准备引进技术,增加电器开关、电力管线等生产线,打造黔东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近年来,随着交通优势的进一步凸显,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微软、法国苏伊士环境、普华永道已与大龙开发区合作。

“我们要发挥好大龙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服务优势,借用沪昆高铁经济黄金带,撑起黔东工业一片天。”吴东来说,近期有几家国外知名企业要来大龙洽谈投资事宜,开发区正紧锣密鼓筹备相关工作。

沪昆高铁释放的经济效应正在显现。“从大龙到湖南邵阳,乘坐高铁只需70分钟,比到湖南省内部分市州还方便!”湖南东亿电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书奇打算,将湖南邵阳的产业全部转移到大龙,并将其建设成国内最大的电子打火机生产基地和模具研发中心。

坐拥320国道、铜大高速、沪昆高速、湘黔铁路、沪昆高铁、铜仁凤凰机场等叠加交通优势,加之“东大门”的特殊区位,使得大龙开发区在打造湘黔高铁经济带中已然占得先机。

化蛹成蝶景更新。大龙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迈着坚定自信、铿锵有力的步伐,阔步前行。

图为大龙开发区高速公路互通。

循环经济 开启绿色崛起新路径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在省委、省政府及铜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龙开发区按照这样的执政思维和理念,满腔豪情,书写大龙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灿烂辉煌篇章。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南!”近几年,类似标语在大龙开发区境内随处可见。这不但是开发区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大龙开发区坚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行为准则。

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公司,钡盐项目生产线所产生的废气,经过简单处理得到硫磺,成为生产硫酸制品的主要原料;而生产硫酸所产生的蒸汽,又可以用来发电,为钡盐项目生产线提供动力……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形成完整产业链,最终生产出硫酸系列产品。

汇成新材料公司以锰渣为基础原料,利用附近大龙火电厂的余热、废水、二氧化硫尾气,通过热电联产,经烟气脱硫、电解金属锰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出高纯硫酸锰、轻质碳酸钙。每年,不仅可回收处理锰渣200万吨,还为大龙发电厂节约1.4亿元环保费。

除了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循环,大龙开发区还在铜仁市演绎着“区域循环”的故事:

2012年8月,石阡县与大龙开发区签订协议,在全省率先创建“飞地经济”,勾勒出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龙开发区的企业还走出国门,与亚洲地区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合作。

“贵州重力科技公司落户后,为大龙彻底解决了重金属化工企业多年未解决的环保难题。”大龙开发区环保局局长罗起飞说,“目前开发区内产生的废料已满足不了该公司‘胃口’,还得向亚洲各国‘觅食’。”  重力科技博士工作站博士李森介绍,公司每年“吃”进含汞危险固废物5.6万吨,综合回收利用价值15亿元以上,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含汞固废回收处理中心。

大龙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

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授予大龙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称号,这也是当年贵州省唯一一个,引人瞩目。

大龙没有自喜,毫不松懈,朝着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道路,一路疾奔:

2014年9月,贵州中伟集团锂电新材料产业园落户大龙,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7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

由西南能矿集团和湖南科源集团共同投资80亿元而建的煤电锰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届时,一艘锰冶炼和锰深加工的工业航母将诞生,对全国锰产业格局将产生影响。也将助推大龙由省队升级为国家队的步伐,夯实了千亿级经济开发区的基础。

被誉为环保型企业的创业样本的大龙银星汞业,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从生产汞产品向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转变,实现了汞的循环利用。银星汞业研发了低汞触媒、锑汞分离等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最大的锑汞生产基地,其汞系列产品,占有全国市场的75%,年产值20亿元。

“定位明确、规划高端、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园区企业质量高、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完整,具有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基础。”7月2日,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到大龙开发区调研时赞叹。

活力大龙彰显自信。如今,搭上时代快车之大龙,正厚积薄发,乘势崛起。

图为沪昆高铁驶过大龙抚溪江大桥。

  改革创新 打造跨越赶超新引擎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相继获得国家级循环改造试点示范园区、贵州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武陵山区扶贫“先行先试”示范区、贵州省样板示范园区、贵州省示范小城镇、沪昆高铁湘黔经济协作中心节点、贵州省首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单位等诸多殊荣。

这一切,与大龙开发区改革创新分不开。点击大龙改革创新关键词:三三制党建、人才实验区、工业扶贫、示范小城镇……犹如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工业化扶贫

“有了周边的企业,我们村失地不失业,农民变工人,人均年收入将近1.5万元,成了黔东第一富裕村。”大屯村支书罗绍溶说。

东亿电气是大龙开发区工业化精准扶贫示范企业之一。现有职工约900人,大多来自周边的失地农民,平均工资3200元,已解决680名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3月初,公司成立企业党支部、工会,对附近村的贫困党员、下岗工人、残疾失业、因病返贫、失地农户走访慰问,传递温暖。

除东亿电气外,中伟集团、建强锰业、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银星汞业、重力科技、振龙矿业等9家企业为开发区144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使他们顺利“脱”贫。

——飞地经济

2012年11月28日,大龙经济开发区石阡产业园开园,大龙乃至铜仁工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开创了铜仁市区县合作,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和差异化发展的先例,开启了贵州省工业“飞地经济”的先河。

大龙与石阡的携手合作,不仅凸显了大龙经济开发区对周边城镇的带动作用,为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打下了基础,也对推动大龙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武陵山区域扶贫开发试点示范园区打下基础。

——并联审批

如何服务好企业,让招商引资企业早日建成投产?大龙开发区的答案是,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2013年10月,大龙开发区将21个部门集中在为民服务中心二楼大厅,每个部门设立一个服务窗口,成立并联式审批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办理,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没想到一个上午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在其他地方,至少要两三个月时间才能办好。”贵州五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立德对办理“一证三号”营业执照记忆犹新。

今年6月以来,大龙开发区共办理了24户个体经营户和10多家企业“三证合一”执照,接受咨询280人次,证照代办84件,办结率100%,赢得广大企业点赞。

——同城化发展

大龙归属铜仁市直管,自2010年12月大龙开发区由玉屏自治县托管收回原铜仁地区直管近五年来,但玉屏、大龙两地一直亲如一家。在最近五年的发展中,两地唇齿相依、同心连体、互促共进、互惠共赢。

320国道对大龙、玉屏两地发展至关重要,两地正以320国道升级改造和铜仁高铁南站开通为契机,深入推进同城化发展战略。

如今,大龙以北部工业园区向东辐射,正打造一条产业聚集带、一片产业聚集区。同时,沿新修建的320国道加速城市化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美丽的工业新城。

——区域联动

大龙紧邻湖南新晃,2012年,两地签订“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经济协作协议,双方就产业互助、互补、规划、用地等政策进行全面合作,联手打造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区。

统计资料表明,2014年大龙经济开发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实现工业产值208.8亿,同比增长58.16%,完成财政总收入36370万元,同比增长12.59%。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加快了跨省接边地区的连片脱贫步伐。

——保障性住房进园区

“今天借民一寸土,明天还民一座城”。大龙新城架枧河畔一块显目的标语映入眼帘,这里刚建成的5000套保障房已成大龙城镇建设的一个亮点。

大龙开发区2011年实施了贵州省第一家保障性住房进园区——中伟园区保障性住房。4年来,已建成9000余套保障性住房,为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职工宿舍建设上的负担,对吸引企业快速落地和招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示范小城镇

在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2014年建设工作绩效考评中,大龙镇名列全省第一。大龙开发区城镇化建设评为“铜仁市改革创新奖”。

大龙镇自2012年开展示范镇建设工作以来,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新加坡裕廊国际规划合作,以打造“产业集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物流活跃之城、文化交融之城、生态文明工业新城”为目标,大胆创新、大力整合,全速推进城镇化改革进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精、美、特、富已经呈现。

——人才实验区

大龙开发区是铜仁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人才特区。近年来,大龙吸引了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山东、重庆、四川、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大学生,更有博士生、研究生,到这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抢占发展制高点,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大龙开发区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96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已于今年8月1日前交付使用。凡是开发区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子女入学、配偶调动、职称评聘和享受津贴、补助等政策,博士生还可以享受安家费。同时,开发区创新推行干部聘任制,面向全国公开选聘领导干部,突破身份、地域限制,让有能力的人有平台发挥等。

巢暖凤凰翩翩来。据统计,开发区目前有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实用人才4678人。

——大党建夯实大基础

为支持开发区建设,近年大龙镇大屯村800多户人家,奉献出被誉为农民“命根子”的宝贵土地,如何让他们生活有保障?失地不失业?

由玉屏自治县托管的大龙镇党委4年来,征地31000余亩,迁坟4300座,搬迁房屋1374栋,实现零上访,大征大拆大稳定,促进了大发展。2012年春节前,创造了7天搬迁37户农户,一个月建成大龙第一个工人公园——滨江公园,创造了铜仁和谐拆迁新示范。2014年春节后,45天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东亿电气,书写了东亿传奇。

今年,大龙经济开发区探索“三三制”党建模式:即机关党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农村及社区党建紧密结合,党建带动工建、团建、妇建,一名党工委领导联系一个机关党组织、一个企业党组织、一个农村党组织。草坪村与银星汞业、蔡溪村与石阡产业园、大屯村与东亿电气等支部联建,促进了非工(企业)党建与农村党建的共赢。

希望在前,胜利在望。大龙开发区,这颗黔东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正奋力拼搏,跨越赶超,朝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迈进!这块投资兴业的热土,也热情欢迎八方宾客前往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携手共进,同创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