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责。“两个健康”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在贵州省工商联成立70周年之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采访了省工商联有关同志,畅谈“两个健康”。
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当好民企“娘家人”
“我们要以崭新的工作面貌和精神状态,创新推动新时代工商联工作和‘两个健康’事业再上新台阶。”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说,“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我们从推动‘贵商’品牌全球化布局,到‘法治体检’护航民企,深耕‘两个健康’主题,将政策温度转化为发展动能。”
李汉宇提出“三个聚焦”:聚焦公平竞争,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聚焦乡村振兴,引导民企深耕县乡经济;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70年再出发,我们要让工商联成为民营企业家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李汉宇说。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岳德:党建引领聚合力
“贵州民营经济从‘幼苗’长成‘参天树’,离不开党建根系滋养。我们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深化理论武装、建强基层组织、创新活动载体等,不断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岳德认为,党的组织优势是促进“两个健康”的根本保证。
在李岳德看来,党建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具体的生产力——它让企业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有了机制载体,让“解难题、促发展”有了主心骨,让政商关系“亲”得有温度、“清”得有尺度。70周年新起点,工商联将持续推动构建“党建强、服务优、企业兴”的良好环境,让促进“两个健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鲜明注脚。
第十届省工商联主席郑楚平:团结带领贵商创造新辉煌
作为省工商联第十届主席,郑楚平亲历贵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郑楚平回忆:“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全社会充满活力,贵州后发赶超势头强劲。工商联紧紧抓住机遇,在招商引资、推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看到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贵州民营企业家成长起来,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很欣慰。”郑楚平感慨,“工商联的平台作用越来越凸显,服务越来越精准,凝聚力越来越强,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工商联一定能团结带领广大贵商创造新的辉煌。”
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原书记章迪诚:展现民营经济新风采
作为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亲历者和推动者,曾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的章迪诚说,在他任职的2009年至2011年期间,正值贵州民营经济奋力爬坡的关键阶段。那个时期,省工商联以团结、服务、引导和教育为主要工作方针,着力为民营企业铺路架桥、排忧解难,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民企深度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70年风雨同舟,工商联始终是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坚实桥梁。希望新时代工商联工作者传承优良传统,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民营经济新风采。”章迪诚说。
第九届省工商联会长、贵州神奇制药创始人张芝庭:建设富民强省好产业
“神奇的发展,离不开工商联‘娘家’的支持。”知名企业家张芝庭深情回顾与工商联的渊源。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药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家,他见证了工商联从恢复活动到日益壮大的过程。“担任副会长、会长期间,我深感责任重大,努力为会员企业发声、争取政策、搭建平台。”张芝庭特别提到工商联在整合资源、促进合作、维护权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工商联是企业家交流思想、互助共赢的家园。企业家不仅要追求企业发展,更要讲诚信、担责任、作贡献。”他寄语年轻一代企业家:“要继承发扬老一代工商业者的优良传统,在工商联的引领下,敢闯敢干、守正创新,发挥贵州企业家韧劲和智慧,把贵州的好山好水好资源,变成富民强省的好产业。”
省工商联普通职工代表吴启忠:矢志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2002年8月,吴启忠脱下军装,带着军人特有的严谨与坚韧,成为省工商联的一员。此后二十余载,先后在办公室、研究室、扶贫部、联络部等多个岗位工作,亲历了“百企帮百村”到“万企兴万村”的升级、多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的调研、搭建平台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等,参与了工商联事业的稳步发展。
“如今,办公条件好了,服务手段更现代化了,但那份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热忱始终没变。”在谈及70周年,吴启忠充满自豪:“工商联的七十年,是矢志服务、与民营经济同频共振的七十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