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省旅游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史静一做客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介绍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思路及目标。访谈中,史静一透露,“十三五”期间,省旅游局将把“大扶贫”与“大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旅游带动脱贫攻坚与旅游产业化同步发展,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来源旅游收入,带动全省1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据史静一介绍,2015年,贵州省接待游客总人数3.76亿人次,同比增长17.10%;旅游总收入实现3512.82亿元,同比增长21.30%。全省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次在全国排序分别为第15位和第17位,进入全国第二方阵,旅游支柱产业地位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建成旅游大省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同时,旅游业带动就业和扶贫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旅游业带动就业达到234万人,受益人数超过470万人。
“旅游业具有巨大的综合带动效应,且正在成为解决民生、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兴产业。”访谈中,史静一表示,省旅游局将通过实施旅游精准脱贫攻坚战略,把“大扶贫”与“大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旅游带动脱贫攻坚与旅游产业化同步发展的效果。
“‘十三五’期间,省旅游局将按照‘强区、兴村、带点’的旅游扶贫攻坚工作方针,坚持分级负责原则,实施‘百区千村万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即100个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示范区,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寨1000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户>);实施规划指导和培训‘全覆盖’,对开展旅游活动的贫困村实现旅游宣传和线路组织‘全覆盖’;实施大数据统一建档立卡、信息、图片采集,精准化管理;推进山地旅游产业化扶贫,加快建设山地旅游产业化扶贫示范带,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来源旅游收入,带动全省1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史静一说。
此外,史静一透露,“十三五”期间,省旅游局还将围绕全省“十三五”山地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抓好山地旅游精品创建、山地旅游平台、山地旅游标准化、山地旅游大数据应用、山地旅游商品与制造产业化、山地旅游人才建设、山地旅游扶贫、山地旅游市场主体培育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山地旅游加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