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投资贵州 » 投资概况 » 重点园区介绍
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简介
发布日期:2016-01-05 15:53 文章字号:

 

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是2011年7月23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

开发区规划布局了竹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酿造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园、旅游商品加工园、产业承接园、港口物流园即“一区多园”的功能布局。

开发区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达到“七通一平”。主干道(工业大道)宽40米,全长10公里,两端与高速公路匝道连接,电力、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分选厂;启动了复兴、严家、天台三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安置点建筑面积10万平米,在建面积12万平米;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9万平方米,入驻率达80%以上,在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

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80家,其中投产企业63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45家,在建企业17家,正在洽谈项目10个。2014年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累计引进项目6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

开发区竹业加工企业21家,主要生产竹纸浆、原纸、竹地板、竹门窗、竹筷、竹砧板、竹工艺品、竹集成材、竹笋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形成了“竹——纸浆——原纸——纸品”、 “竹——竹渣——竹板材(竹碳、竹肥)”的产业链条。有20多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专利,创建了“竹王”、“竹篁”、“百冠”、“赤水情”等品牌;下一步竹产业重点发展传统竹制品、竹材人造板、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纺织)、竹炭和竹醋液、竹叶提取物等六大类竹系列产品。

开发区白酒产业依托赤水河流域独特的酿酒环境、微生物资源及传承的酿造工艺,通过招商引资已有巴蜀液酒业、贵福酒业、丹霞酒业、赤水老窖酒业、酱王酒业等12家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落户开发区,设计能力达5万吨。现有巴蜀液等9家投产,去年实现产量1万吨。下一步白酒产业将重点围绕酱香型、浓香型、保健酒、果酒等四大类型打造白酒品牌,发展配套产业。

开发区特色食品加工现已有贵州红赤水、黔原笋业、锦江醋业、九和山宝等多家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拥有了“红赤水”、“桫椤妹”、“石斛源”、“之江”等多个品牌。下一步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将重点发展竹笋制品、乌骨鸡产品、石斛制品、腊制品、调味品、果蔬饮料等绿色食品。

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围绕新型建筑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链条;现有元甲光电、钢化玻璃、朗维管材、欧倍新型电子开关等企业投产达产。

按照开发区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将按年均35%的发展速度递增,到2015年突破100亿元以上,达到百亿级园区,到2020年达5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35%以上,引进落户企业2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2万人以上,建成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九通一平”,建成面积达9平方公里。努力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竹产业基地”、“遵义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经开区2015年工作目标

2015年,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在2014年完成数基础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增长30%以上,力争35%;工业总产值确保增长25%以上,力争30%;营业总收入确保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增长15%以上,力争20%;新招商引资企业45个以上,新开工项目40个以上,新建成投产企业30个以上,新增入规企业20个以上;解决就业人员10000人以上;筹融资3亿元;完成标准化厂房15万平米;完成安置房建设10万平米;完成道路建设3公里以上。

 

 

2015年春节后经开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区内共有投产企业63家,其中已复产企业62家,复产率达98%。共有在建项目25个,已复工25个,复工率达100%。

2015年3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