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寨县概况
丹寨县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国土面积940 平方公里,辖4 镇2 乡1 个国营农场, 总人口16.8 万人, 县境内有苗、水等21 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78%。这里地处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分水岭,森林覆盖率达61.3%,年均气温在12.6-17.2℃之间,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生态项目建设县,县内自然景观秀丽,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西部避暑城,是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这里的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的硒锌微量元素,盛产优质硒米和硒锌茶叶,是" 中国硒米之乡" 和" 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这里原生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已拥有7项国家级、15 项省级、150 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 个省级" 文化艺术之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是名副其实的" 非遗" 之乡。凯羊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凯里39 公里,距都匀35 公里,日趋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使丹寨成为" 成、渝、贵" 通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 南大门",成为黔东南对外开放的" 桥头堡"。县内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金钟经济开发" 和一个省级农业园区" 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主要产业是装备制造(机床、汽车零部件、铸造件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高效山地农业等,特色农产品有硒锌茶、硒锌米、韭菜根、苗家米酒等;重点景区景点有龙泉山、石桥景区、高要梯田、汞矿遗址等。2013 年,石桥、龙泉山两个景区被列入全省100 个重点建设旅游景区;同时,石桥还被评为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
二、资源禀赋成就丹寨大产业
避暑休闲后花园
丹寨县光照少,辐射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创业、工作、避暑、度假的绝佳之地和天然氧吧。
健康养生基地
县域有五分之四的土地含有人体必需的硒微量元素,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100%,这里具备了国际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组织公认最适宜各类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条件,拥有硒锌米地理标志、传福茶叶通过欧盟认证等品牌。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特别适合生态猪、硒锌米、茶叶、精品水果、蔬菜等产业发展。现有茶园基地12.18 万亩,硒米种植基地5000 多亩,蓝莓基地8000 多亩,各种中药材基地近4 万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昌昊中药材,黔丹公司硒米、浙丹
食药用菌、恒道丹林蓝莓、传福茶业、清华启迪科技园铁皮石斛、茅台集团蓝莓深加工等一批健康产业基地。旅游观光和民族文化体验胜地 丹寨县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里民族文化厚
◎丹寨生态茶园
重,旅游资源丰富。丹寨境内有多个苗族支系,有多个苗族文化传统村落,仅苗族服饰就有8 种之多。全县农民传承多个民族手工艺技术,比如在蜡染、刺绣、鸟笼、银饰等在国内外都享有比较高的声誉,产品获得多项奖项,同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宜居宜业最佳选择地
丹寨是苗族集居地,民风淳朴,环境宜人。同时是省长联系县,县内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农业园区,基础实施完善,产业基础良好,投资和就业环境优越,产业优势明显。装备制造作为近年丹寨县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产业从单一发展到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开发区建设4 年来,以兴富祥装备制造为引子,先后引进天凌高数控、欧泰数控、建轩佳数控、汉诺威数控、山巧精机、添辉钣金、金航铸件等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入驻开发区装备制造园。目前,园区已落户上下游产业企业27 家,建成投产23 家,初步形成了" 炼铁-铸造- 机加- 钣金- 光机- 装配- 专用设备" 的全产业链条。金钟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 贵州省'511'示范园区"、" 贵州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贵州省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和" 全省十个样板示范产业园区"。
生物医药、特色食品、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与不断发展,依托气候、富含硒锌的土壤以及交通等优势,各大产业迅速发展,硒米基地、茶叶基地、蓝莓基地、铁皮石斛伴生茶叶基地、中药材基地、黑毛香猪等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并成功引进万达集团、茅台集团、清华启迪科技园等企业入住,将推动我县硒米、硒锌茶、蓝莓等产业快速发展,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