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投资贵州 » 投资概况 » 招商环境 » 铜仁地区
印江县招商引资产业资源简介
发布日期:2020-07-08 09:30 文章字号:

  区域位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中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其东北部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东南部与江口县,南部与石阡县,西部与思南县等接壤,国土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辖17个乡镇,365个行政村、总人口43.8万人。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

  红色文化: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光辉的革命历史。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等率领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这是红军长征史上第一次大会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创建红二方面军奠定了基础。

  佛教文化:梵净山佛教始于隋唐,兴于明清。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梵净山护国寺召开,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素有“天下众名岳之宗”之称。

  生态文化: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动物资源801种,其中有被称为“世界独生子”的黔金丝猴和大鲵、穿山甲等3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植物资源1800多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10余种,特别珍贵的有珙桐(鸽子花)、中国紫薇王和明朝万历年间遗留下来的茶王树、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经济林木有梵净山绿茶、天麻、杜仲、银杏、黄柏、柑桔等,其中梵净山绿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梵净山翠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积温6144℃,年均气温16.8℃,年平均日照时数129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94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具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有霜期74天。

  交通环境:距铜仁凤凰机场132公里,距省会贵阳298公里,距遵义178公里,距沪昆高铁大龙站168公里,距重庆400公里,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90公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杭瑞高速、省道303、304穿境而过,是铜仁市西五县的交通枢纽中心。

  水利资源:有丰富的水资源,印江县河流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现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5座。有地下热水泉10余处,其中凯望温泉有“中国珍贵矿泉水”之称。

  农业资源:属欠发达农业县,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近年来,我县紧扣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围绕铜仁市委、市政府构建“两圈一走廊”产业体系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以茶叶、生态畜牧业、果蔬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增的增长点。

  1、生态茶产业。“梵净山翠峰茶”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注册登记成我县茶叶公用品牌。产品荣获 “中茶杯”、“中绿杯”、“茶(农)博会”等省部级以上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或金奖51次,并荣获“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公众信任投票第一名。现有茶园32万亩,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其中投产茶园16万余亩,全县种茶农户8万余户,生产加工企业(含作坊)160余家;县内建有茶叶交易市场3个,茶青交易市场22个。

  2.核桃产业: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扶贫生态化”,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在绿化荒山荒坡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截止目前,印江县已种植核桃20万余亩,其中连片种植16万余亩、四旁地4万亩。重点打造了刀坝、天堂、沙子坡、杉树等北部乡镇两条省级核桃产业示范带。

  3、生态畜牧业。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的总体要求,以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生猪,加速发展林下养鸡,稳步发展肉牛和肉羊,积极发展特种养殖,按照“脱离村寨、统一规划、集中建舍、分户饲养”的方式,全县建成348个养殖小区。建成8个种猪场、34个优质仔猪基地、188个商品猪场,形成了“东南西北”良种布局和三级良种推广体系。

  矿产资源:境内具有贵州省最古老的地层,经历了最多的构造运动,产生了种类齐全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黑色金属(锰、铁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钼、铅、锌、汞、锡、钨、和金、银等)、稀土、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铀)、能源矿产(煤、石煤)、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重晶石、硫铁矿、石英脉等)、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饰面用花岗岩、辉绿岩、灰岩、玻璃原料、水泥用灰岩、砖瓦原料等)。全县共发现矿种33个,其中初步查明资源储量的有22个矿种。

  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观音睡莲、文昌古阁、依仁书院、敕赐碑、护国禅寺、梵净山碑林、永义乡大音谷、严氏宗祠、田氏宗祠、亚洲第一垮、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馆)、贺龙钓鱼台、千古之谜的红棺葬俗、东方戏剧活化石——傩戏、蔡伦后裔民间造纸工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印江经济开发区:印江经济开发区是2012年10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中远期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规划建设,近期(2011~2015)规划面积12 km2,辖三个功能集聚区:一是食品轻纺工业园。围绕“特色、绿色、科技”的产业定位,以培育和壮大电子电器、鞋帽衣裤、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及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推进行业链集团化招商,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二是建材装饰工业园。着力发展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水泥等建材工业和民族旅游工艺品制造业。三是能矿资源工业园。积极发展光伏、风能、小水电等能源工业和金属锰、镁、钒、硅等冶金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